初審編輯:
責任編輯:徐夢
大眾網(wǎng)棗莊9月2日訊 2015年臺兒莊區(qū)“辦有愛的教育做有愛的教師”先模事跡報告會在全區(qū)巡回報告,報告團8名成員中,張山子鎮(zhèn)“哆來咪”民辦幼兒園園長趙娜深情地報告了她的丈夫張峰事跡。3000多名教師聽后為之動容,讓我們走進山東省優(yōu)秀教師張峰,感受他不平凡的生活。
圓了“音樂之聲”夢,在中學的音樂教壇上辛勤耕耘了10年的張峰卻抑郁了。抑郁中,他走上山區(qū)小學的支教之路
1999年,張峰師范畢業(yè)被分配到棗莊23中學,從此踏入了教師生涯,圓了音樂教師夢。但初中音樂教學讓張峰感到力不從心,農(nóng)村學校音樂教育現(xiàn)狀和水平太落后了,他明顯地意識到,小學音樂啟蒙的空白,制約了初中音樂教學。也許是自己生長在農(nóng)村的緣故,張峰對那些有音樂天賦的農(nóng)村孩子,特別得感到惋惜和焦慮,因為他們錯過了小學學習音樂的最好階段。作為一名音樂教師,張峰好想為農(nóng)村學校音樂教育做些卓有成效的努力與探索,但理想與現(xiàn)實相悖,壯志難酬,現(xiàn)狀無奈,思考無緒,焦慮漸增,漸漸地,他抑郁了。
眼看著讓抑郁折磨的張峰折戟沉沙,家人很著急,四處求醫(yī)問藥,仍然不見療效。“妻子說他想不開,他說妻子不明白”。
2010年,一次偶然的機會,張峰走進了當年八路軍運河支隊抗日根據(jù)地、革命老區(qū)黃邱山套的謝莊小學。得知破敗簡陋的學校里,大多數(shù)學生都處在“留守”狀態(tài),還有很多“失親”兒童,而且從沒有上過音樂課。看在眼里,記在心上,忽然間為自己多年的焦慮找到了答案。于是,他毅然決定:告別中學,進山區(qū)小學支教,將音樂之的夢想真正付諸行動!
離開中學進小學,用愛心為山里娃娃奏響“音樂之聲”,張峰和孩子們一起放飛著新的夢想
謝莊小學山路崎嶇,離家十多公里,每天早走晚歸,不僅不能照顧家,而且自己身體也吃不消。但為了夢想,為了教育,為了音樂教育,為了孩子們,他在開學第一天,騎著摩托車帶著中藥和煎鍋進山了,成了謝莊小學有史以來第一位音樂教師。
為了更好更快地踐行自己音樂教育的夢想,張峰制定出一整套教學計劃。首先,充分利用學校的校園廣播在課外活動時播放時尚音樂,創(chuàng)造藝術(shù)氛圍。其次,還作詞譜曲創(chuàng)作了《謝莊小學校歌——和諧校園》,對每個班級進行教唱-- “我們帶著愛的期盼,我們帶著愛的信念,放飛在這片藍天——謝莊校園……”第三,張峰實施了基礎(chǔ)樂理的教學。一到六年級,他因材施教,從樂理知識講起,從孩子們熟悉的歌曲唱起,每天平均4節(jié)音樂教學課,張峰的嗓子啞了,孩子們給他端水,幫著抬琴,像小鳥兒一樣一群群地追隨著他,經(jīng)常有學生們悄悄地往他手里塞上幾粒糖果,甚至把從家里帶來的桃子送到他的辦公室,說家長特意捎來的?粗麄冎赡塾终J真的眼神,張峰覺得自己的選擇真的很正確!孩子們的喜歡堅定了他的夢想,激發(fā)了他的激情。課堂上,他和孩子們一起唱歌,課下聽他們講故事,師生之間成了好朋友。困擾張峰多年的抑郁,在音樂的海洋里、在師生的相處中不治而愈。?
“音樂之聲”讓山里孩子領(lǐng)受了快樂的旋律。但眾多失親兒童“愛的缺失”,成了他們展翅飛翔的硬傷。張峰用愛心為他們療傷
謝莊小學共有失親兒童30多名。對這些孩子,張峰總是“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”。每次上課,他都給這些特殊的孩子以特殊的關(guān)愛,讓他們大聲唱歌,彌補心靈上的缺失,讓他們在音樂中找到自信和力量。
2012年,冬天,他讓妻子給謝莊小學的40多名學生買了手套和襪子,讓寒冷的冬天變得溫暖。
三年級學生李XX,家境貧寒,沒出生就失去父親,4個月大的時候,母親遠嫁他鄉(xiāng),將他留給了60多歲的爺爺和86歲的太奶奶相依為命。張峰就把他當自己的孩子照料,買衣服,做飯,輔導他彈琴。李XX從來就沒見過自己的母親,他渴望見到自己的母親,張峰在賈汪區(qū)苦苦尋覓,終于找到了李志成的母親,圓了孩子的一個心愿。
單親家庭的孫XX,吃不上早飯,每天餓著肚子上課,張峰得知后,每天都從自己家?guī)碓顼埶徒o孫義平吃。2012年,張峰帶著李XX、孫XX參加了山東齊魯電視臺的《老爸老媽來歡唱》這個節(jié)目,引起社會的很大關(guān)注。齊魯電視臺《拉呱》節(jié)目跟蹤報道了他們的故事,主持人小么哥感動的驅(qū)車從濟南專程進山看望孩子,《老爸老媽來歡唱》欄目組也先后多次來看望學校特困學生。
為了讓更多的山村留守孩子出去見見世面,也能讓社會上更多人來關(guān)心留守兒童,2013年4月到6月,張峰又先后帶著6名留守學生參加了山東電視臺綜藝頻道《我是大明星》的音樂節(jié)目及《快樂向前沖》節(jié)目。2014年3月雷鋒活動月,張峰聯(lián)系臺兒莊電影公司來校進行雷鋒優(yōu)秀電影放映,全校學生掀起了一場學習雷鋒做好事的文明之風。2014年5月同棗莊市文化宮聯(lián)系,在臺兒莊區(qū)委宣傳部的大力支持下,啟動了“快樂音符進校園音樂手牽手活動”。
支教山區(qū)小學,張峰覺得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“支教”。再次振翅,他將“音樂之聲”的夢想飛向了遙遠的新疆
張峰在謝莊小學的事跡,得到了省市區(qū)各級新聞媒體的廣泛關(guān)注。報道中,張峰一直被稱為“支教山區(qū)的老師”。但張峰認為,謝莊小學只是離家相對較遠的一所山村小學,自己有愧于“支教”二字。2014年?8月,張峰新疆支教,圓自己一個真正的“支教”夢。
在新疆英吉沙二小的支教生活是艱辛的。那兒的空氣干燥,還有時差的問題,張峰水土不服,皮膚蛻皮,鼻子出血、經(jīng)夜失眠。盡管如此,他還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教學。到任第一個月,他組織排練教師大合唱《沒有共產(chǎn)黨就沒有新中國》,并領(lǐng)唱《相約英吉沙》,代表英吉沙縣教育局參加英吉沙縣國慶節(jié)紅歌比賽,獲得了二等獎。牽頭成立了電子琴社團、小合唱社團、吉他社團,向來校視察的自治區(qū)領(lǐng)導做了匯報演出。他結(jié)合新疆本土音樂《十二木卡姆》,自主創(chuàng)作了具有民族特色的《美麗的英吉沙二小》校歌,并在全校普及、教唱,彌補了校園文化的一項空缺。
張峰大愛無疆的“音樂之聲”,在山東和新疆兩地產(chǎn)生了良好的正能量。在援疆學期工作總結(jié)會議中,他被選為優(yōu)秀代表登臺暢想愛的理念與實踐。臺兒莊區(qū)黨政領(lǐng)導不遠數(shù)千里前去專程探望,帶去的煎餅咸菜,成了他最想得到的溫暖與獎賞!寒假回家過年,臨行前數(shù)百名學生新疆學生的簇擁相送,讓他渾身充滿了力量!
帶著如此厚重的正能量,張峰在家鄉(xiāng)和新疆努力的工作著,他收獲著幸福,收獲著希望,更收獲著音樂的夢想。在新疆支教結(jié)束后,他以嶄新的面貌重回家鄉(xiāng)那所山區(qū)小學。讓愛心滿滿的夢想,伴隨山里孩子們在“音樂之聲”中一起“飛得更高、更遠、更輝煌”!
8月31日是滕州市至善中學新學期開學報到的日子。但是,初三的100多名女生卻遇到了一件尷尬事,由于新宿舍尚未完工,她們只好在學校體育館打地鋪。今天上午,記者來到至善中學采訪, 學校副校長金開峰說,周日這100...[詳細]